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

染色
紡織品的染色可以在各種階段進行,可以在纖維、紗線、織物及成衣等不同階段進行染色。
散毛染色在紡紗之前的散毛纖維的染色,裝入染缸,在適當的溫度進行染色。
色紡紗大多採用散毛纖維染色的方法(也有不同纖維單染的效果),常用於粗紡毛織物。
毛條染色這也屬於纖維成紗前的纖維染色,與散毛纖維染色的目的一樣,是為了獲得 柔和的混色效果。

紗線染色織造前對紗線進行染色,一般用於色織物、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紗線(縫紉線等)。 紗線染色是染織的基礎。
常規紗線染色的方法有三種:
①絞紗染色 —— 將鬆散的絞紗浸在特製的染缸中,這是一種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;
②筒子染色 —— 筒子染色的紗線捲繞在一個有孔的筒子上,然後將許多的筒子裝入染色 缸,染液循環流動,蓬鬆效果與柔軟程度不如絞紗染色。
③經軸染色 —— 是一種大規模卷裝染色,梭織製造前要先製成經軸(整經),將整個經軸的紗線進行染色,如聯合漿染機與經軸紗線束裝染色。 由於是經軸,所以多適用梭織染色使用。 但隨著經軸落筒的出現,我們可以把染色後經軸上的紗線落成筒子紗,這種染色的紗線使用範圍就更廣了,譬如靛藍染色大多使用的還原染色方法,只有使用經軸染色才可以很好的解決

匹布染色對織物進行染色的方法為匹染,常用的方法有繩狀染色、噴射染色、卷染、軋染和經軸染色。

成衣染色把成衣裝入尼龍袋子,一系列的袋子一起裝入染缸,在染缸內持續攪拌。 成衣染色多適合於針織襪類、T恤等大部分針織服裝、毛衫、褲子、襯衫等一些簡單的成衣。

2009年8月26日 星期三

染料的種類

染料的種類
1、酸性染料:多適用於蛋白質纖維與尼龍纖維及蠶絲等。其特徵是色澤鮮豔,但水洗牢度較差,乾洗牢度優異。
2、陽離子染料(鹼性染料):適用於壓克力、特多龍、尼龍與纖維素及蛋白質纖維。其特點是色澤鮮豔,很適合人造纖維,但用於天然纖維素與蛋白質織品的水洗與耐光色牢度很差。
3、直接染料:適合於纖維素纖維織品,水洗牢度比較差,耐光牢度不一,但經過改性的直接染料其水洗色牢度會得到很好的改善。
4、分散染料:適合於特多龍、壓克力、尼龍等,水洗牢度不一。
5、偶氮燃料(納夫妥染料):適合於纖維素織品,色澤鮮豔,較適合於艷麗的色澤。
6、反應性染料:大多用於纖維素纖維織品,較少用於蛋白質。 特點是色澤鮮豔、耐光,水洗、耐摩擦牢度較好。
7、硫化染料:適合於纖維素纖維織品,色澤灰暗,主要有藏青、黑色和棕色,耐光、耐水洗牢度極好,耐氯漂牢度差,長期存放織物會破壞纖維。
8、還原染料:適合纖維素纖維織品,耐光、水洗牢度很好,並且耐氯漂和其它氧化漂白特別好。
9、顏料:適合於所有纖維,它不是一種染料,而是透過樹脂的附著纖維,大部分耐光牢度好,水洗牢度良好,尤其是中、淺色。

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

創新纖維穿上身 乾爽舒適好自在

創新纖維穿上身 乾爽舒適好自在 文/王秀芳 攝影/鄒福生
在我們日常的衣著中,常採用一些化學纖維,有種化學纖維比棉更保暖、質輕、不易吸水,卻很少用在服裝上,反而拿來做繩索──它就是PP纖維。為了讓PP纖維的優點能發揚光大,工研院研發了獨步全球的技術,改善其缺點:不易上色,令其成為化纖界的創新材料。

工研院研發的可染聚丙烯不僅可做布染,從技術面來看,還是屬於困難度較高的連續長纖,改質結果可說是目前化纖領域內的最佳。
印象中,棉質的衣服穿起來最舒適、保暖,也是人們選擇貼身衣物時的首選材質。但是成衣、紡織業界都知悉,聚丙烯(以下簡稱PP)纖維具有很好的絕熱性,且比重輕,可浮在水面上,是比棉更佳的保暖材質;但是PP纖維並未被服裝界廣泛採用,主要是由於PP不易染色的特性,所以應用大多侷限在內衣類,實際使用PP纖維的大宗反而是繩索!

環保節能材質
PP纖維布大約有20年的發展歷史,期間,全球化纖業也一直不斷尋求方法,期以改變它不易上色的特性。而可染PP在2007年年底在工研院完成實驗室驗證,成為全球首例的可染PP,這個計畫歷經六年時間、更替了八位計畫主持人,可說是得來不易的創新成果。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纖維與生物材料研究組組長陳中屏說,「可染PP是個前仆後繼,更是典型的失敗為成功之母的計畫!」
PP是提煉石油時的副產品之一,它是塑膠袋原料;做成纖維,就成為布的原料。陳中屏說,PP纖維除了輕、薄、保暖的特性,因其主要成分是碳與氫,燃燒後只剩二氧化碳與水,不會產生毒氣,而且製造時的溫度較低,節省能源,是項環保節能的產品。
雖然PP纖維擁有許多優勢,但因其化學特性之故,染料易於被水洗掉,所以一直很難打進繽紛的成衣時尚殿堂。陳中屏回憶2000年開始的PP改質研究計畫,當時工研院研究團隊希望研發出新的材料,讓時裝設計師能有新的材質進行設計,進而創造新商機;而且當時全球有許多相關的研究,都希望將PP改質成為易上色,但都無法達成!

改質技術突破染色障礙
「我們採用『PP接枝改質』的方式,改變其化學微結構,讓它在與其他材料混紡成為布料後,在布料階段可以染色,不會形成太大的色差,」陳中屏進一步解釋,其實PP在纖維染色部分,已研發完成,但是布料可染色卻是難以達成,而且可染色的PP纖維,每批產品間有很大的色差問題,原因可能來自出廠的時間不同,不同製造商等等,變數太多。
此外,因為布料無法上色,與其他材料混紡之後,顏色就無法變化。若能達成PP在布料階段染色,就可以隨著設計師的需求,做染色變化,而且因為是布料染色,色差問題較易控制,而此階段的染色作業,對工廠而言,也較單純,如此一來, PP的應用面就更廣了。「目前工研院的PP改質結果是全世界最好,而且是屬於技術困難度較高的連續長纖!」陳中屏很有自信地說。
在實驗室的桌面上,擺滿了可染PP的布料樣品,顏色繁多,有黃的、藍的……,還有一款是廠商提供可做為風衣布料的樣品。在展示的同時,陳中屏口中還不忘一一敘述其優點:比傳統纖維(聚酯纖維)輕30~40%,也比水輕,可以漂浮在水面;不易吸水,流汗時,衣服不會濕答答,鎖定高階應用市場……。但提起可染PP的研發歷程,陳中屏嘆了口氣,他指出,做這個計畫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,因為相關的研究,自規劃到研發完成,更換了數批人馬,期間更曾因計畫主持人離職,而中斷了兩年。最後是在目前擔任機能性纖維研究室主任的許智偉博士手中,才完成研發。
「這項計畫的困難度在於溝通,因為可染PP牽涉到化學與染色兩方面的專業人才,兩個截然不同的專業領域,常會以自我角度思考問題,使得無法找出癥結所在。」以管理者的角度,陳中屏道出計畫的難處。為了解決雙方的專業堅持,陳中屏必須扮演仲裁者的角色,檢驗每個環節,找出癥節所在,以證據說話,解決雙方的僵持。
2006年中,許智偉接下可染PP的計畫主持人職務,陳中屏對於許智偉的表現非常肯定。許智偉是以國防役進入工研院,雖然是研究團隊中年紀最輕的,卻展現了卓越的研發成果,「若是換成別人當計畫主持人,這個計畫或許就不是現在的樣子,」陳中屏笑著說。

找出提升改質率關鍵
陳中屏與許智偉一同回憶可染PP的研發歷程:2007年底實驗室完成驗證、2008年尋找染料,找廠商打樣、2009年則將重心放在由廠商打樣自己的樣品,研發團隊則為輔助角色。二個人現在雖然已能輕鬆面對,不過當時接下計畫主持人的許智偉,心情其實是忐忑不安,他說,那時的心情只有「很怕」兩個字,告訴自己只能硬著頭皮做!
2007年年初,研發團隊終於達到將PP改質的目的。許智偉表示,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找到方法,主要是從前人留下的資料中發現了關鍵,也就是改質率的提升。由於PP的特殊化學性質,在未達到改質之前,一些特性就失效了,了解問題關鍵,便以工程方面技巧解決。陳中屏比喻說,這種技巧如同是10毫克的藥丸才能治病,但事實上,人體只需要1毫克的藥丸,而其他9毫克是要保護1毫克藥丸能達到之處,而團隊的工程方法就是用一種東西去保護改質,保持PP的化學特性。
許智偉說,找到了改質的方法,接著就是染色問題。因為分散性染料需要攝氏130度或140度以上的溫度才能上色,有些PP無法耐熱,因此還需要找出適合的PP材質,之後要將適合的PP材質,找出其染色條件,符合上述種種要求後的改質PP才能做成纖維。
雖然陳中屏所負責的纖維與生物材料研究組,研究計畫涵蓋廣泛,衣著織物、工業纖維、襪子、面膜,甚至導尿管都在其中,且於兩年前才接觸PP改質計畫,不過陳中屏卻對這個材料寄望頗深。他有個夢想,若是世界上能廣泛應用這種材質,希望它們都是Made in Taiwan!